张志峰
1979年生于广东东莞,200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,获学士学位。200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,获硕士学位,导师陈新华教授。2021年获东莞市首届文艺青年扶助项目奖。现为岭南画院专职画家、岭南画院国画研究所副所长、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、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、广东省文化学会美术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、东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二级美术师。
传情·写意·达趣
中国画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,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中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精神价值。近百年,岭南中国画以兼容并蓄、创新求实的创作理念独树一帜,张志峰就是在岭南大地这方热土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画家。他的中国画艺术创作,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,注重在改革实践中捕捉灵感,既坚守传统又勇于创新,洋溢着生气与逸气的独特岭南气息。
生于斯长于斯,深蕴作品中那一股对湾区的眷恋之“情”,是其画作的精髓所在,对家乡的挚爱,对莞邑山川风物的刻画,对湾区生活的艺术表达,张志峰热爱它们。他在题材选择上几乎予人一种顺手拈来的感觉,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向我走来,我就向什么样的生活迎面而去的自然的心态,没有兀山奇水,没有诡花谲鸟,没有险村孤落,所有的一切就在我们身边。这种对湾区生活的写意,对莞邑岁月的描摹,形成一种其独有的艺术情感印记,这种印记是轻灵的,清新的,飞扬的,有弹性的,青春的,饱满和健康的……
溯源而上,中国画着眼点本不在对象实体,更在关系与韵律。“运墨而五色俱”,水墨间以黑白传达色彩,强调的是艺术家的内心需求,是向自然本质的探询与追问,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。苏轼说:“我书意造本无法,点画信手烦推求。”张志峰以笔墨畅舒心怀,表达自己最深层的所思所感,由此带来精神性情的高昂,带动中国画技法的自由舒展,用充满激情的笔墨和富于表现意味的形象,将传统艺术赋之以现代思维,给予传统文化以艺术解读和持续推介。“无法”始于“有法”,且不为成法所囿,张志峰在长期的山水画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写意风格,逸笔草草,不拘形似,而是真诚地抒发胸中意趣和向往。特别是其创作的湾区作品,以灵活多变的笔墨语言表现东莞和南方生活的千姿百态,提炼岭南自然物象之神韵与灵性。
观近年来张志峰的湾区新作,见其底气底蕴日趋丰盈,作画作书日显自信,立足传统,抒写自我,写意写趣,日渐放逸。他于今年入选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实施的“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扶持”项目,这将是他艺术生涯的又一次高起点新启程。而在文明交融与对话的今天,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绘画的笔墨精神和传统韵趣,已成为每一位志于当代的中国画家亟需思考的问题。这本《意象大湾——张志峰写生作品选集》收集的湾区、东莞水墨意象表达呈现了他近年来艺术风格趣味的形成与演变,从尺幅小品到鸿篇巨制,亦精微亦广大,相信我们能透过这一幅幅充满深挚家乡情结的画面,深入感受其在上下求索中持续寻求突破、在尝试创新中不断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。
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、广东画院院长 林蓝
2021年11月16日
0条评论